一度被稱為“廣東四小虎”之一的廣東中山,以燈飾、家電、服裝等傳統制造業起家,當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來到這里時發現,在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當下,中山的制造業正在發生新變化。
這家企業生產的納米級光學鏡片模壓機首次實現了國產替代。去年一年,就有60多家以光學為基礎的企業落戶中山,中山為什么會聚集這么多光電企業呢?
“以新破局”再造發展新引擎,中山投資10億元引進新型研發機構,以引進高端人才和培養研究生為切入點,推進市場與科研緊密結合,建設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,組建了光電生物納米檢測與制造、未來光場與智慧城市等18個科研實驗室,加速技術成果轉化,形成新興產業。這家新孵化的高科技企業目前正和中山市的風電、無人機企業聯合攻關,通過3D打印生產企業急需的高性能碳纖維材料。
今年第一季度,中山工業投資同比增長了27.7%,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.1%,明顯高于全國水平。中山今年還將投入35.4億元用于支持企業科技創新、發展新質生產力,力爭實現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5%,高新技術企業超3000家。